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

資深音樂人的勇氣──評「我是歌手」

「你們要不要嘗試做一檔真正的音樂性節目呀?」這是被人戲稱為「過氣音樂人」的我跨入電視圈之後,最常被問到的問題。除了大型live轉播、報榜、MV、娛樂新聞、歌手深度專題甚至綜合談話性八卦混搭,還有什麼花招能為日趨衰微的音樂產業注入一點強心針呢?取而代之的是選秀節目全球崛起。

以數月前在大陸創造收視奇蹟的「中國好聲音」為例,縱然主因在於成功引進「The voice of Holland」的節目模式,但如果沒有一個這麼龐大的人口分母和社會競爭作為支持,又怎麼能選出那麼多精采的聲音和氣場沉穩的新人。

如果這個型態轉換成專業藝人演繹參賽,那該有多精采!但哪位成名藝人願意在台上和另一群藝人競賽,與素人一樣接受公評。太多電視人在會議桌上想過,但連提都沒敢提出來。

2011年3月初,韓國MBC電視台真就這麼幹了!重手推出「我是歌手」,把七位知名歌手放在一起競賽淘汰,首集的收視率衝到8.9%,甚至韓國總統李明博都破例發表評論表示「數年來首檔讓總統也瘋狂的節目」。節目背後的整合力量,卻是非同小覷。

2013年湖南衛視從韓國購買了該節目的FORMAT並推出了陸版的「我是歌手」,但更值得深思的是:要做為首個將「七位中港台的藝人組合上台、大家不爭排名不爭隊形、甘願同場競唱、然後殘酷投票淘汰」的新節目,在籌備階段必須要打通多少隔閡和環節,即便會受到素人的對待和可能的屈辱,但這還是一個對於未來發展有正面意義的長期演出?這背後所象徵的產業整合實力,至少必須要集結「一個有絕對影響力的平台、一個能打通產業上下游的商業模式和一個足以和撼動人心的故事」才有可能實現的。

然而,這樣一個「知易行難」的節目一旦成功,直接影響的就是流行音樂產業的全齡化,中生代藝人的市場復甦,一個新的市場定位和產品區隔儼然成形,這幾乎和之前韓劇「紳士的品格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音樂產業的溫柔大叔控、美聲阿姨控氛圍成形,這種全產品線的娛樂市場布局,簡直可以視為近期韓流的重點戰略。

反觀國內的電視環境,越來越多以採購取代內容自製,長期以來早已形成播出平台、內容製造和藝人資源間的彼此斷鍊,在亞洲的娛樂版圖上,台灣有多久沒有出現一個嶄新的新星?這絕非本土人才的稀缺,而是沉重的產業問題。

要逆風而起會有多困難?當我看著「我是歌手」裡那幾位熟悉的歌手面孔,平均出道達十年,燦爛過也低迷過,當他們拿著麥克風面對著群眾,大聲唱出他的音樂故事,然後勇敢面對失敗淘汰時,那一時刻,至少讓我相信縱然節目裡有再多預設的橋段和後製技巧,但歌者們面對音樂和生涯的勇氣,卻是最真實而震撼人心的!

全文網址: 劉思銘╱資深音樂人的勇氣──評「我是歌手」 | 新聞專題 | udn 聯合追星網 http://stars.udn.com/newstars/collect/CollectPage.do?cid=11314#ixzz2QOlnqYSf 
Power By udn.com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